11月17日,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活動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物局)共同主辦,寧夏博物館、寧夏文化館(寧夏非遺中心)協辦。

  本屆“薪火相傳”活動旨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在文化遺產領域,以傳承推廣傳統技藝而振興鄉村經濟,或具匠人之心扎根某一領域而造福一方的杰出個人和團隊,弘揚他們“扶貧先扶志和智,幫人先幫技和藝”,激勵帶動更多社會公眾參與鄉村振興和扶貧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來。寧夏石嘴山市非遺傳承人陶瑞珍等8名杰出個人和固原磚雕(魏氏磚雕)傳承人團隊等7個杰出團隊受到表彰。

11月17日上午,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活動在寧夏博物館舉辦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秀章、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宋建鋼、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梁鋼、寧夏紀委監委派駐文化和旅游廳紀檢監察組組長劉文斌、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衛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非遺組首席專家李松、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初迎霞以及“薪火相傳”活動杰出個人和團隊代表、寧夏各市、縣(區)文化和旅游(文物局)、文博單位領導參加活動。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講話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秀章致辭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初迎霞介紹本屆活動有關情況

  本屆活動參與范圍廣泛,有帶動宋瓷文化復興、成功復燒哥窯的領路人——葉克偉;有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的銅爐制作技藝傳承人——陳冠丞;有把皮影融入現代都市,續寫“中國最古老電影”不老傳說的王熙;有用一個個葫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陶瑞珍;有讓那些積滿塵埃的壁畫和殘破不堪的佛像重現光彩的匠人——牟常有;有懷揣一顆初心、始終義無反顧、花甲之年仍然造塔的追夢人——趙玉山;有讓瀕臨失傳的馬鬃繞線蒙古唐卡技藝煥發生命力的陶格日勒;有守正創新成功探索出一條“非遺生產性保護產業化發展”的魏氏磚雕;有探索出屬于侗族自己的民藝復興之路的從江生態文化社;有傳承工匠智慧,勵志打造中國樂高的巧林榫卯創研團隊;有用非遺技藝,為殘疾人賦能的社工服務中心;有既修復了人心,也留住了鄉愁的老屋修繕隊;也有致力于中國古建保護研究的燊榕團隊。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堅守初心、默默付出。

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為葉克偉和陳冠丞委托人授予榮譽證書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非遺組首席專家、本屆薪火相傳活動專家代表李松為陶瑞珍和王熙授予榮譽證書

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衛忠為牟常有和趙玉山授予榮譽證書

寧夏紀委監委派駐文化和旅游廳紀檢監察組組長劉文斌為陶格日勒和卓瑪杰委托人授予榮譽證書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梁鋼為固原磚雕(魏氏磚雕)第四代傳人卜文俊、第五代傳人魏亞龍授予榮譽證書

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宋建鋼為貴州從江生態文化社和北京巧林榫卯積木創研團隊授予榮譽證書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秀章為長沙市天心區??瞪绻し罩行暮湍暇┦泄臉菂^報花名白局曲藝團授予榮譽證書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為符家營老屋修繕隊和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授予榮譽證書

  “薪火相傳”活動自2008年舉辦以來,已經連續舉辦十一屆,先后推介出200多名杰出的個人和團隊,使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在業界和社會得到彰顯和傳播,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成為基金會推動公眾參與文物保護的品牌公益活動和文化遺產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

銀川藝術劇院表演歌伴舞《走咧走咧去寧夏》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介紹2016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的傳統村落保護公益項目“拯救老屋行動”

梁鋼代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接受北京巧林榫卯積木創研團隊捐贈《中國鼎》

往屆杰出團隊長城小站代表尚珩、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代表王戀、甘肅南梁紅色講解員團隊代表王芳接受主持人劉宏宇采訪

榮獲本屆“薪火相傳”杰出個人王熙現場表演傳統皮影劇目《水漫金山》

參加活動領導、嘉賓與榮獲本屆“薪火相傳”杰出個人和團隊合影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稱贊寧夏活動組織工作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在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陪同下參觀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