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展覽時間:2020/12/17-2021/3/1

展覽地點:寧夏博物館三樓臨展廳

  12月17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博物館主辦的“文化記憶——中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寧夏博物館與觀眾見面。

  中華民族是絲綢之路上具有充沛文化創造力的民族,中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中華文脈綿延不絕的見證,也是中華兒女現實生活的生動寫照。此次展覽呈現中國絲綢之路沿線陜西、河南、山西、寧夏、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四川、重慶、云南、西藏、廣西共13個省(區、市)的部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出145套284件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藏珍品,展品種類包括樂器、瓷器、書畫、金銀器、漆器、服飾、織錦、刺繡等。展品大多出自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之手,在體現精湛技藝的同時,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人文等價值。

  寧夏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蕭關古道和靈州古道在不同歷史時期實現了河西與中原的溝通,寧夏歷經北方草原文化、中原農耕文化和西域商貿文化的交互影響沉淀,構成了璀璨的地域文化。目前,寧夏共有“賀蘭硯制作技藝”“回族剪紙”“二毛皮制作技藝”“回族民間器樂”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8項。

中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浸透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厚重情感,是我們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記憶。主辦方希望通過該展覽多層面地呈現絲綢之路瑰麗多彩的文化,以促進交流互鑒,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認同,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該展覽曾在2016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首次亮相,先后在敦煌、南寧、北京展出,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此次在寧夏博物館展覽時間為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3月1日。


文化記憶——中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部分展品


山西/ 黎侯虎

四川/ 蜀繡“芙蓉鯉魚”屏風

青海/ 納頓面具

陜西/ 泥塑像“馬上封侯”

寧夏/ 哇嗚

云南/ 扎染布

河南/ 五福馬

新疆/ 呼西塔爾

廣西/ 繡球

西藏/ “七珍八寶”銀鍍金曼達

甘肅/ 磚雕“玉堂富貴”

內蒙古/ 蒙古族象棋

重慶/ 富貴呈祥鸚鵡花瓶